叶檀财经|安徽合力:小行业里大故事 精彩堪比芯片战!

栏目:前沿洞察 发布时间:2021-11-09
不破不立,破后能立,这是一种强大的再生能力。

不破不立,破后能立,这是一种强大的再生能力。

  在上一期新实体专栏中,我们提到,从4000多家企业里面筛选出几十家扎实精耕新实体的企业,助力中国新实体。

  筛选的标准是:长期从事实体,数十年如一日深耕细作,不满天乱飘,不热衷于炒作,有价值再发现的可能性。

  有的企业貌似不性感,其实有骨子里的性感。

  我们认为,扎扎实实干几十年就是性感的,在一个行业经历过大风大浪能够屹立不倒、健康成长的,一定有两把刷子。

  不那么知名、没那么多话题的小行业,也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尝试突破外国公司的垄断。

  这一次专栏,我们的目光聚焦在机械行业中一个细分领域,叉车;说一家老实巴交的企业,安徽合力。

  虽然在行业内有名,但2021年11月8日,这家公司的总市值才81.57亿元人民币。

  不是所有能印入大众眼帘的产业才是好产业,越是不起眼的产业,越需要刻苦和坚持,这些企业没有黄老邪式的潇洒,有的是郭靖般的坚韧。

  行业没到天花板

  2015年5月19日上午5时30分,有着21年历史的合力大厦,在爆破的巨响中轰然倒下,正式告别合肥市民。

  21 年的合力,说再见只用了12秒。

  作为合肥工业的标志之一,合肥老叉车厂始建于1958年,是新中国工业布局版图中小小的一块拼图。

  所有的老企业,都曾经是历史的见证。

  初建厂时,周边是一片荒地加稻田,2008年全部搬迁到合力叉车工业园,后来挥别市民的合力大厦这儿,变成了一个新商圈。

  作为一个安徽曾经辉煌一时的品牌,合力,给过安徽人太多骄傲,现在依然是骄傲的来源之一。

  从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出第一批叉车,到1983年引进日本技术,再到如今年产8万台叉车,产品出口国外,50多年来,叉车厂老厂区见证了许多历史性时刻。

  叉车是充分竞争行业,技术含量并不算高,怎么样步步为营,稳扎稳打?

  这个行业还没有到天花板。

  叉车,是一个典型的无处不在却又被忽视的行业,在各种快递、仓储、工厂、码头等新闻镜头中都可以发现这种特种车辆的身影。

  建设越来越多,人力成本越来越高,在搬运重物需求较高的制造业和物流业中,叉车的使用场景也就越来越多。

  叉车周期性不明显。跟起重机这样的工程器械不同,后者主要用于工程建造,随着资本开支的增减,具有强烈的周期性。

  叉车的购买者中,来自制造业和物流行业的分别占了1/2和1/4,得益于制造业自动化与物流快速发展,叉车的销量年年走高。

  2004年,中国叉车是59,676台,增长到2019年的608,341台,1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6.7%。

  2004年合力销售收入13.68亿,2019年增长到101.3亿,1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4.3%。

  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中,叉车是增速最快的细分之一。

  看完过去,再放眼未来,叉车行业的增速目前并没有减缓的迹象。

  在制造业智能化和老龄化大背景下,我国人均叉车保有率仍旧大幅低于欧美发达国家。欧美发达国家叉车销量增速仍旧在5-7%以上,估计我国叉车销量将长期保持在10%以上的增速。

  一个细分行业,两位数增长,偷着乐吧。

  波澜不惊的行业,表现在股价的表现上,就是区间波动不大,从2015年以来,安徽合力股价最高171元左右(后复权),最低在70元左右,很难体会到惊喜,也没有让人心痛不已。

  充分竞争大红海  长跑选手最耀眼

  叉车行业技术不耀眼,竞争激烈,没有那么大的想像空间。

  行业的头部企业要害就是稳扎稳打,逐步创新,拓展市场,巩固自己的市场份额。

  每年销量主要由头部企业瓜分,国企安徽合力与民企杭叉集团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50%以上,目前两者份额相近,前十家企业占据了80%左右的市场份额。

  合力在关键时刻不犯大错,既不保守,也不激进,头脑非常清醒。

  结果就是,潮退之后,不会泯然于众人。

  这是一个专注的长跑型选手。

  安徽合力的主营业务叉车和零配件占比在99%以上,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小于10%。

  嗯,是一家老实的长跑型企业。

  市场最好的时候,没有做多元化,最多做做上下游,跟产品销售相关的融资租赁,不会玩改名、爆炒这些花花肠子。

  在工程机械巨头进入本攻城拔寨的时候,他们在深挖洞、广积粮,准备武器。

  技术上尚没有革命性变革,但逐渐掌握了一些标准制订权,掌握本行业的话语权。

  截至 2019 年末,公司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 2141 项,其中发明专利 227 项;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 40 项,行业标准 23 项,团体标准 1 项。

  公司在线生产的 1700 多种型号、512 类产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,产品综合性能处于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水平。

  为了巩固竞争优势,在竞争中领先一步,安徽合力像曾国藩一样埋头挖坑。

  国内普通的叉车企业,一般都只有几个产品,几十个型号。杭叉有500多个品种、 1000多个规格型号。合力更厉害,在线生产512 类产品,1700 多种型号,是国内叉车品种最全的生产企业。

  现有产品系列拥有24个吨位级、500多个品种、1700多种型号,覆盖电动、内燃工业车辆、港机设备、越野叉车、军用叉车、防爆叉车等品类。

  至于管理,用数据说话。

  公司财务稳健。

  看资产负债率,虽然近几年有所上升,但仍小于40%,基本没有偿债风险;准货币资金与有息负债之差远大于0,无偿债压力。

  对比其他工程机械的企业,这家叉车龙头的营运能力指标遥遥领先。

  安徽合力的营收账款周转率为13.79,远高于同行业水平,这说明公司总体账期低于一个月,也是公司的现金流常年远高于其资本开支的原因。

  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在1.4以上、存货周转率在8.0以上,也都远高于同行,充分说明其周转效率之高。

  更为难得的是,安徽合力2020年有近3亿合同负债,均为预收款项,证明其产品紧俏,非常好卖。

  从2016到2020的五年时间,安徽合力营收翻倍增长,2016年营收62亿元,2020年128亿元,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已经118亿元,预计今年全年仍能实现20%左右的增长。

  跟水泥一样,叉车行业必须在核心地带布局,以求减少运输成本。

  两家企业在扩大边界,这个行业要有当地的生产基地,以免被运输和服务拖垮。

  看看专业人士分析:安徽合力和杭叉的运输费用逐年下降,2019年为362元/台,占销售收入比例0.5%,领先于竞争对手杭叉,2019年,杭叉每台运输费用高达1723元/台,占销售收入比例2.7%。

  2019年杭叉的单位运输成本是合力的4.8倍,运输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比合力多2.2%。当然,杭叉一度在利润方面有优势。

  杭叉集团对此作出的解释,恰好印证了老冤家提前一步进行了全国布局:

  安徽合力除股份公司位于安徽合肥外,还在湖南衡阳、陕西宝鸡、辽宁盘锦等多地设有整车生产、装配基地,能就近发货,运输费用相对较低,而发行人整车生产、装配全部位于浙江杭州,就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,运输距离较远。

  既然设立多个生产基地可以大幅降低运输费用,提升利润水平,竞争对手为什么不有样学样?原因很简单,看看都容易,其实耗体力。异地设厂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,投资大不说,每个区域要积累相当的订单数量才能抵消运费的节省。

  建厂一两年,加上至少三五年的培育期才能达到量的均衡点,真正产生效益可能是多年后的事情,还要市场增长的配合。在这之前,需要忍受利润率长达数年的下滑,没有战略眼光和很大的魄力,很难作出这个决定。

  主动进行价格战  竞争对手可能来自火星

  2021年三季度,大宗商品涨价潮涌,叉车行业受到波及。

  三季报显示,安徽合力经营性现金流毛利率下降至16%,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仅剩0.74亿元,同比下降89.50%。

  是不是竞争能力变差了?

  其实不然。

  我们注意到,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118.20亿元,同比增长30.30%,增速高于2020年前三季度的21.20%,也高于2019年前三季度的0.31%,而且企业的有息负债率2021年前三季度仍旧不到20%。

  这说明企业很可能是主动选择进行价格战,在行业困难期,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。

  只有在公司财务健康的情况下,才能够支撑这种做法。

  部分竞争能力较弱的企业,在钢材成本上升的过程中面临成本与营收的夹击,可能会退出叉车市场。

  龙头为了抢占市场而实行的低价策略并不会是常态,随着原材料成本的改善,和价格战的结束,安徽合力的毛利率一定会回到常态。

  2020年全球十大叉车企业中,安徽合力是排名最高的中国企业,可惜未能挤入全球TOP5。

  日本的丰田工业以126.7亿美元的营收和26.55万辆的销售占据第一;德国的凯傲以69.2亿美元的营收和19.83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二;安徽合力以19.3亿美元的营收,与22.07万辆的销量位居第七。

  以平均单价来说,丰田叉车的均价约为4.77万美元/台,凯傲均价约为3.49万美元/台,排名全球第六的海斯特耶鲁均价也有3.28万美元/台,而安徽合力的均价仅有0.87万美元,是丰田的18%,凯傲的25%,海斯特耶鲁的27%。

  这种价格差异,有两种原因。

  一是合力叉车在重型、高品质的叉车上并未得到市场完全认可,销售量有限。一般低吨位的没啥问题,但到了高吨位上,市场还是认国际品牌。

  叉车搬运的吨位越重、提升高度越高,叉车的价格越贵、利润越高。

  目前国内市场国外品牌仍占据10%的市场份额,主要是重型叉车。国内品牌卖几台的利润还不如国外卖一台。

  好在安徽合力的重型叉车吨位已达46吨,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。

  中国企业一开始走的就是性价比取胜的路子,跟其他行业一样,国产叉车靠着超高性价比,进行国际化。对比国内外同水平叉车,国产价格普遍便宜30-50%,竞争优势明显,出口潜力大。

  出口数据验证了国产品牌的价格优势。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,2010年我国出口叉车数量仅为2.41万台,2020年出口为18.17万台,年均符合增速超过20%。

  即便出口连续增长了10年,目前我国叉车的出口量仅占世界其他地区总销量的20%以下,未来的市占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

  对于任何行业来说,高端市场大都是最肥的一块肉。我国的很多企业,仍然处在从中低端费力向高端进军的路上,安徽合力任重道远。

  像安徽合力这样的长跑型企业,资本不青睐,市场不活跃,有点可惜。

  合力的真正竞争对手可能来自火星。比如,比亚迪在做纯电叉车,还获得了一众汽车大佬的青睐。

  一个巨无霸踏入小花园,有可能引起生态链的根本改变。

  或许,这才是叉车行业面临的根本挑战。

  市场从来没有真正厚爱过这个想像空间不大、不大讲话的孩子。

  现在,又面对国际国内双重挑战,这是安徽合力这类制造业的风险,更是战胜鲶鱼的机遇。

  本次檀30助力新实体专栏结束,大家有什么自己真正看好的新实体公司,欢迎在文章下面留言。

  让我们一起选出上市公司新实体,助力中国新经济。